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资讯>正文

金融业破除“内卷”靠什么

发布日期:2025-08-18 09:17:17 文章来源: 千龙网 阅读量:5491   

金融业要不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破除内卷,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居民和企业的获得感,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近日,两则有关金融业的消息颇值得思量。

一是首批与业绩挂钩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产品近期正式成立。这类基金产品建立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获得市场积极响应。据统计,20多只基金产品合计吸引了超过24万户投资者参与认购。

二是在年中会议上,中国工商银行要求下半年落实落细稳经济各项存量和增量政策,坚持产品客户对位,带头整治lsquo;内卷式rsquo;竞争,向外界释放了大型商业银行整治内卷的明确信号。

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个道理对金融业同样适用。以公募基金业为例,我国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近年来屡创历史新高。不过,行业也暴露出经营理念有偏差、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等问题。这两则消息传递出新的市场信号:规模扩张的老路越来越走不通,金融业要不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破除内卷,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居民和企业的获得感,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离不开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业内主体的共同努力。

从监管部门来说,要继续建章立制、明确监管规则,引导金融业更加重视投资者的实际回报。以浮动费率基金产品为例,实际上,这类产品不是一个新概念,多年前行业内就有过探索。此次浮动费率收费模式再次升级,与中国证监会今年5月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密切相关。方案要求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更加强调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全面强化基金公司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直击行业过去以规模增长为导向的考核模式。完备有效的监管规则就像是指挥棒,通过堵歪路、开新路,引导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也激励更多从业者提升投研能力。

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双重属性,不能单纯以盈利性为目标,盈利要服从功能发挥。从规模驱动向价值创造转型,对金融业来说,是更好平衡功能性和盈利性的探索,也涉及经营方式、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根本转变,要持之以恒,努力推进。相信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也将获得合理回报,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金融业要不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破除内卷,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居民和企业的获得感,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近日,两则有关金融业的消息颇值得思量。

一是首批与业绩挂钩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产品近期正式成立。这类基金产品建立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获得市场积极响应。据统计,20多只基金产品合计吸引了超过24万户投资者参与认购。

二是在年中会议上,中国工商银行要求下半年落实落细稳经济各项存量和增量政策,坚持产品客户对位,带头整治lsquo;内卷式rsquo;竞争,向外界释放了大型商业银行整治内卷的明确信号。

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个道理对金融业同样适用。以公募基金业为例,我国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近年来屡创历史新高。不过,行业也暴露出经营理念有偏差、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等问题。这两则消息传递出新的市场信号:规模扩张的老路越来越走不通,金融业要不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破除内卷,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居民和企业的获得感,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离不开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业内主体的共同努力。

从监管部门来说,要继续建章立制、明确监管规则,引导金融业更加重视投资者的实际回报。以浮动费率基金产品为例,实际上,这类产品不是一个新概念,多年前行业内就有过探索。此次浮动费率收费模式再次升级,与中国证监会今年5月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密切相关。方案要求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更加强调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全面强化基金公司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直击行业过去以规模增长为导向的考核模式。完备有效的监管规则就像是指挥棒,通过堵歪路、开新路,引导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也激励更多从业者提升投研能力。

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双重属性,不能单纯以盈利性为目标,盈利要服从功能发挥。从规模驱动向价值创造转型,对金融业来说,是更好平衡功能性和盈利性的探索,也涉及经营方式、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根本转变,要持之以恒,努力推进。相信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也将获得合理回报,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