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资讯>正文

“河北像半个家!”京津冀台生邯郸座谈说心里话

发布日期:2025-05-19 15:04:01 文章来源: 千龙网 阅读量:5913   

触摸历史肌理,感受科技脉动,共话融合愿景。5月18日,"两岸一家亲 融合发展燕赵行"活动在邯郸举办座谈会。由全国台联联合京津冀三地台联主办的这场交流活动中,京津冀高校台湾大学生围坐一堂,用三天走访见闻,将文化震撼、产业观察与生活感悟娓娓道来,让两岸一家亲从理念化作可感知的温度。

第一次站在邯郸街头,三千年未改的城名让我瞬间lsquo;破防rsquo;。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徐东浩的开场白,勾起大家的回忆。他说起邯郸学步胡服骑射这些从小耳熟能详的成语,眼中满是兴奋。作为文博专业学生,响堂山石窟让他驻足良久:那些历经千年的佛像和壁画,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lsquo;让文物活起来rsquo;,这不仅是我的专业追求,更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艾瓖,同样在邯郸的文化瑰宝中收获惊喜。在响堂山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她惊叹于现代科技如何让古老文物焕发新生;走进峰峰陶瓷工作室,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碰撞更让她眼前一亮。以前总觉得传统文化离我们很远,这次才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充满生命力。

同校绘画系的林蓁昀,则被石窟艺术深深吸引。这里的每一处雕刻、每一笔彩绘,都是最好的创作素材。她兴奋地说,我要把这些元素融入我的作品,让更多台湾的朋友看到大陆的历史文化。

邯郸的古今交融太奇妙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罗立洁忍不住分享自己的发现,一边是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一边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这里,历史和现实仿佛无缝衔接。她特别提到响堂山石窟的数字化展示,科技让古老的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真酷!

首次踏上河北土地的王悦竹,邯郸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新鲜。书本上的文字变成眼前的实景,我才真正读懂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的林松泉难掩兴奋:邯郸的历史文化底蕴很深厚!作为历史系学生,我对这座城市的文化遗址充满好奇。他回忆起参观响堂山石窟和文化老街的经历,那些斑驳的石壁、古朴的街巷,处处都能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他略带遗憾地说,短短几天根本不够,希望未来还能再来邯郸,更深入地探寻这座古城的文化密码。

中央美术学院王富生的发言带着双重情感:河北像我的lsquo;半个家rsquo;,但台胞就业政策的区域差异也曾让我困惑。 全国台联党组成员、副会长郑平当即回应:取消港澳台就业许可制度已全国落地,法科生实习、高校招聘等细则正在加速统一。他以邯郸台青陈鈺淇的咖啡店为例:从磁州窑杯到台湾咖啡,一杯lsquo;融合特饮rsquo;背后,是政策沃土与文化认同的生动写照。

邯郸人社局覃银桥现场亮出引才政策包:提供最高100㎡、5年租金优惠的人才公寓;博士、硕士每月最高可获5000元生活补贴;设立科研晋升、职称评定专项奖励;发放"英才卡"实现公交免费、就医绿色通道等专属服务。去年落户的台青文创团队,3天完成工商注册,还获得10万元创业补贴。具体案例与数据支撑,让座谈会变身"机遇说明会"。

两小时的交流,没有宏大口号,只有城砖温度、咖啡香气与政策细节交织的真实感悟。当"两岸一家亲"从活动标语化作青年眼中的光芒、笔下的规划,这场邯郸之行早已超越行程本身mdash;mdash;它是文化寻根的路标,是融合发展的缩影,更是两岸青年携手筑梦的新起点。

触摸历史肌理,感受科技脉动,共话融合愿景。5月18日,"两岸一家亲 融合发展燕赵行"活动在邯郸举办座谈会。由全国台联联合京津冀三地台联主办的这场交流活动中,京津冀高校台湾大学生围坐一堂,用三天走访见闻,将文化震撼、产业观察与生活感悟娓娓道来,让两岸一家亲从理念化作可感知的温度。

第一次站在邯郸街头,三千年未改的城名让我瞬间lsquo;破防rsquo;。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徐东浩的开场白,勾起大家的回忆。他说起邯郸学步胡服骑射这些从小耳熟能详的成语,眼中满是兴奋。作为文博专业学生,响堂山石窟让他驻足良久:那些历经千年的佛像和壁画,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lsquo;让文物活起来rsquo;,这不仅是我的专业追求,更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艾瓖,同样在邯郸的文化瑰宝中收获惊喜。在响堂山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她惊叹于现代科技如何让古老文物焕发新生;走进峰峰陶瓷工作室,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碰撞更让她眼前一亮。以前总觉得传统文化离我们很远,这次才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充满生命力。

同校绘画系的林蓁昀,则被石窟艺术深深吸引。这里的每一处雕刻、每一笔彩绘,都是最好的创作素材。她兴奋地说,我要把这些元素融入我的作品,让更多台湾的朋友看到大陆的历史文化。

邯郸的古今交融太奇妙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罗立洁忍不住分享自己的发现,一边是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一边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这里,历史和现实仿佛无缝衔接。她特别提到响堂山石窟的数字化展示,科技让古老的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真酷!

首次踏上河北土地的王悦竹,邯郸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新鲜。书本上的文字变成眼前的实景,我才真正读懂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的林松泉难掩兴奋:邯郸的历史文化底蕴很深厚!作为历史系学生,我对这座城市的文化遗址充满好奇。他回忆起参观响堂山石窟和文化老街的经历,那些斑驳的石壁、古朴的街巷,处处都能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他略带遗憾地说,短短几天根本不够,希望未来还能再来邯郸,更深入地探寻这座古城的文化密码。

中央美术学院王富生的发言带着双重情感:河北像我的lsquo;半个家rsquo;,但台胞就业政策的区域差异也曾让我困惑。 全国台联党组成员、副会长郑平当即回应:取消港澳台就业许可制度已全国落地,法科生实习、高校招聘等细则正在加速统一。他以邯郸台青陈鈺淇的咖啡店为例:从磁州窑杯到台湾咖啡,一杯lsquo;融合特饮rsquo;背后,是政策沃土与文化认同的生动写照。

邯郸人社局覃银桥现场亮出引才政策包:提供最高100㎡、5年租金优惠的人才公寓;博士、硕士每月最高可获5000元生活补贴;设立科研晋升、职称评定专项奖励;发放"英才卡"实现公交免费、就医绿色通道等专属服务。去年落户的台青文创团队,3天完成工商注册,还获得10万元创业补贴。具体案例与数据支撑,让座谈会变身"机遇说明会"。

两小时的交流,没有宏大口号,只有城砖温度、咖啡香气与政策细节交织的真实感悟。当"两岸一家亲"从活动标语化作青年眼中的光芒、笔下的规划,这场邯郸之行早已超越行程本身mdash;mdash;它是文化寻根的路标,是融合发展的缩影,更是两岸青年携手筑梦的新起点。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