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资讯>正文

全产业链确保稳产保供——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生猪产业发展解析

发布日期:2025-04-01 07:37:21 文章来源: 千龙网 阅读量:8030   

生猪养殖历来是发展畜牧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以蓝润集团为产业发展龙头,逐步建成祖代猪场、父母代种猪场、生猪扩繁场、生猪规模养殖场,以及饲料加工厂、生猪屠宰场、高端肉制品精深加工厂等企业,形成生猪全产业链发展,确保生猪稳产保供。

去年,恩阳区生猪出栏量达49.39万头,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巴中市第一。目前,全区仔猪年产量达80万头,饲料产能达50万吨,生猪屠宰产能50万头,高端猪肉精深加工产能6万吨。不仅仔猪和饲料实现完全自给,屠宰和加工也完全实现本地消化。尤其在精深加工领域,该区还在进一步挖掘潜力,以实现更大的价值提升空间。

生猪代养为主,多种模式并存

蓝润落地恩阳后,成立了五仓农牧集团有限公司。随着集团的逐步发展,支撑了恩阳区的生猪养殖业。据恩阳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工作站站长黎斌介绍,已建成的祖代场存栏原种猪3100头、父母代种猪场存栏7500头,加上26家生猪扩繁场,共计存栏能繁母猪3万余头。

3万余头能繁母猪可以繁育80余万头仔猪,其中60万头以生猪代养的模式在蓝润体系内部消化,另有20万头销往其他养殖龙头企业。内部消化即将7公斤重断奶仔猪供给巴中、南充、绵阳、达州等地100余家生猪代养场,养至120公斤后统一回收。

这种代养模式,也叫五统一分生猪养殖模式,由龙头企业统一提供仔猪、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育肥猪,分散给各规模养殖场,养殖160~180天,回收到龙头企业。养殖场须按统一标准建设,存栏规模须达到1500头以上。

恩阳区共有规模化养殖场211家,存栏规模1500头以上的养殖场中有70%与五仓农牧合作代养。选择这种代养模式,可保证每头猪有120元以上的纯利润,仅以存栏规模1500头来算,一年出栏育肥猪2800头以上,无论行情涨跌,年纯利润可保证33万元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模式对养殖场有利,可以不压资金、不愁整个链条上的供给和服务,不愁猪周期带来的市场风险,有龙头企业全产业链担保和消化,养殖场稳赚不赔。但也有不少养殖场独辟蹊径,坚持自配饲料、自繁自养、种养循环,以降低养殖成本应对市场风险并取得成功。

柳林镇恒康种养殖家庭农场便是一例。据农场主龙发云介绍,他一年出栏育肥猪4000余头,仔猪大半是靠自繁自养,饲料大部分是靠自己配制。同时他还流转了30余亩地种蔬菜水果,自己消纳不完的粪污则提供给周边几百亩蔬菜水果基地。去年行情好时,一头猪有400元毛利。

实现饲料本地化,具有诸多优势

2023年7月,五仓农牧投资的宝盈饲料厂一期项目在柳林镇食品工业园饲料饲草园区投产,一期设计产能24万吨。二期预计将在2026年启动,两期产能设计共45万吨。目前一期尚未饱和,月产饲料1.25万吨,主要供给巴中、南充、达州等内部养殖场。

待一期产能完全饱和,可满足70万头生猪养殖规模的需求。该饲料厂厂长胡林说,集团现存栏3万余头能繁母猪年需饲料3万余吨,以每头育肥猪需要300公斤饲料计算,70万头共需饲料21万吨。目前一期年产饲料15万吨,如果不外销完全能满足全区养殖户的需求。

实现饲料本地化具有哪些优势呢?胡林说,至少可以保证饲料本身的品质和营养体系,进一步保证生猪质量和猪肉品质。

更重要的是,饲料本地化弥补了生猪全产业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每吨饲料比外购可节约300~500元,养一头猪至少可节约成本100元。胡林说,这100元是公司和养殖户共同的利益,虽然平摊下来只有50元,但在利润微薄的生猪养殖业中还是很难得的。

尽管饲料生产实现了本地化,但生产饲料的原料仍然还需从北方一些产粮大省进行购买。为什么不在本地采购粮食呢?记者调查发现,主要原因还是巴中市目前能提供的粮食量不能满足饲料厂需求。

屠宰精深加工,开发潜力巨大

同在柳林镇食品工业园区,巴中龙大肉食品有限公司于2023年11月建成投产。该公司由蓝润控股的山东龙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已建成的生猪屠宰场设计产能达50万头,产值11亿元,去年实际屠宰生猪达38万头,解决350余人就业。

此外,恩阳区另有5家小型定点屠宰场,年屠宰生猪8万头。因此,就目前屠宰场的产能,完全能满足本区出栏生猪的屠宰需求。仅龙大的屠宰场日屠宰生猪达1500余头,省内市场销售边肉600余头,本地精深分割400余头,另有500余头边肉调出至省外市场。

但据该公司总经理简国军介绍,近几年生猪屠宰利润微薄。以去年进购毛猪17元/公斤,屠宰分割后的白条肉20元/公斤来看,除去人工、场地、水电等成本,利润微乎其微。

但不能一说亏损,这种关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消费的项目就不做了。简国军说,虽然屠宰场投资大、前期设备折旧成本高,但依托大龙头企业的全产业链优势,他相信屠宰场最终会走向盈利。

据介绍,为了提升生产效益,该公司已进军精深加工领域。目前已投产一条生产线,主要是针对火锅店等生产预制菜,如黄喉、猪肝及猪腰切片、水煮丸子、油炸小酥肉等。市场需求量大,利润也较高。目前该生产线尚处于试生产阶段,据预测,若正式量产,将增效明显。

此外,针对当前市场上的高端猪肉消费需求,该公司计划再新增一条高端猪肉的精深加工生产线,丰富产品类型,提升产品价值。

生猪养殖历来是发展畜牧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以蓝润集团为产业发展龙头,逐步建成祖代猪场、父母代种猪场、生猪扩繁场、生猪规模养殖场,以及饲料加工厂、生猪屠宰场、高端肉制品精深加工厂等企业,形成生猪全产业链发展,确保生猪稳产保供。

去年,恩阳区生猪出栏量达49.39万头,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巴中市第一。目前,全区仔猪年产量达80万头,饲料产能达50万吨,生猪屠宰产能50万头,高端猪肉精深加工产能6万吨。不仅仔猪和饲料实现完全自给,屠宰和加工也完全实现本地消化。尤其在精深加工领域,该区还在进一步挖掘潜力,以实现更大的价值提升空间。

生猪代养为主,多种模式并存

蓝润落地恩阳后,成立了五仓农牧集团有限公司。随着集团的逐步发展,支撑了恩阳区的生猪养殖业。据恩阳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工作站站长黎斌介绍,已建成的祖代场存栏原种猪3100头、父母代种猪场存栏7500头,加上26家生猪扩繁场,共计存栏能繁母猪3万余头。

3万余头能繁母猪可以繁育80余万头仔猪,其中60万头以生猪代养的模式在蓝润体系内部消化,另有20万头销往其他养殖龙头企业。内部消化即将7公斤重断奶仔猪供给巴中、南充、绵阳、达州等地100余家生猪代养场,养至120公斤后统一回收。

这种代养模式,也叫五统一分生猪养殖模式,由龙头企业统一提供仔猪、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育肥猪,分散给各规模养殖场,养殖160~180天,回收到龙头企业。养殖场须按统一标准建设,存栏规模须达到1500头以上。

恩阳区共有规模化养殖场211家,存栏规模1500头以上的养殖场中有70%与五仓农牧合作代养。选择这种代养模式,可保证每头猪有120元以上的纯利润,仅以存栏规模1500头来算,一年出栏育肥猪2800头以上,无论行情涨跌,年纯利润可保证33万元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模式对养殖场有利,可以不压资金、不愁整个链条上的供给和服务,不愁猪周期带来的市场风险,有龙头企业全产业链担保和消化,养殖场稳赚不赔。但也有不少养殖场独辟蹊径,坚持自配饲料、自繁自养、种养循环,以降低养殖成本应对市场风险并取得成功。

柳林镇恒康种养殖家庭农场便是一例。据农场主龙发云介绍,他一年出栏育肥猪4000余头,仔猪大半是靠自繁自养,饲料大部分是靠自己配制。同时他还流转了30余亩地种蔬菜水果,自己消纳不完的粪污则提供给周边几百亩蔬菜水果基地。去年行情好时,一头猪有400元毛利。

实现饲料本地化,具有诸多优势

2023年7月,五仓农牧投资的宝盈饲料厂一期项目在柳林镇食品工业园饲料饲草园区投产,一期设计产能24万吨。二期预计将在2026年启动,两期产能设计共45万吨。目前一期尚未饱和,月产饲料1.25万吨,主要供给巴中、南充、达州等内部养殖场。

待一期产能完全饱和,可满足70万头生猪养殖规模的需求。该饲料厂厂长胡林说,集团现存栏3万余头能繁母猪年需饲料3万余吨,以每头育肥猪需要300公斤饲料计算,70万头共需饲料21万吨。目前一期年产饲料15万吨,如果不外销完全能满足全区养殖户的需求。

实现饲料本地化具有哪些优势呢?胡林说,至少可以保证饲料本身的品质和营养体系,进一步保证生猪质量和猪肉品质。

更重要的是,饲料本地化弥补了生猪全产业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每吨饲料比外购可节约300~500元,养一头猪至少可节约成本100元。胡林说,这100元是公司和养殖户共同的利益,虽然平摊下来只有50元,但在利润微薄的生猪养殖业中还是很难得的。

尽管饲料生产实现了本地化,但生产饲料的原料仍然还需从北方一些产粮大省进行购买。为什么不在本地采购粮食呢?记者调查发现,主要原因还是巴中市目前能提供的粮食量不能满足饲料厂需求。

屠宰精深加工,开发潜力巨大

同在柳林镇食品工业园区,巴中龙大肉食品有限公司于2023年11月建成投产。该公司由蓝润控股的山东龙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已建成的生猪屠宰场设计产能达50万头,产值11亿元,去年实际屠宰生猪达38万头,解决350余人就业。

此外,恩阳区另有5家小型定点屠宰场,年屠宰生猪8万头。因此,就目前屠宰场的产能,完全能满足本区出栏生猪的屠宰需求。仅龙大的屠宰场日屠宰生猪达1500余头,省内市场销售边肉600余头,本地精深分割400余头,另有500余头边肉调出至省外市场。

但据该公司总经理简国军介绍,近几年生猪屠宰利润微薄。以去年进购毛猪17元/公斤,屠宰分割后的白条肉20元/公斤来看,除去人工、场地、水电等成本,利润微乎其微。

但不能一说亏损,这种关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消费的项目就不做了。简国军说,虽然屠宰场投资大、前期设备折旧成本高,但依托大龙头企业的全产业链优势,他相信屠宰场最终会走向盈利。

据介绍,为了提升生产效益,该公司已进军精深加工领域。目前已投产一条生产线,主要是针对火锅店等生产预制菜,如黄喉、猪肝及猪腰切片、水煮丸子、油炸小酥肉等。市场需求量大,利润也较高。目前该生产线尚处于试生产阶段,据预测,若正式量产,将增效明显。

此外,针对当前市场上的高端猪肉消费需求,该公司计划再新增一条高端猪肉的精深加工生产线,丰富产品类型,提升产品价值。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